移动端

首页 > 科研教学

四个误区别再相信了

发布时间:2025-08-29    发布作者:

误解一

“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很多人会把"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混为一谈,觉得它们是一回事。但其实,精神分裂症只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而"精神病"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多种重性精神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严重抑郁症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妄想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等。

所以,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的代名词,请不要一概而论。

误解二

“得了精神病的人就是"疯子”

一提到精神病患者,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疯子"的形象。但真相是,精神疾病有轻有重,大多数患者都有正常的认知与情感。"疯子"这种说法是一种刻板标签,也是带有歧视性的用语。事实上,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经过及时有效地治疗:

●可以有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能维持亲密关系和社会功能

●长期维持治疗可以减少旧病复发风险

污名化只会阻碍他们寻求帮助,也让社会更难理解真实的他们。

误解三

“想开点就好了,不用看医生”

有些心理问题,比如偶尔的情绪低落、烦躁焦虑,可能通过自我调节就能改善。但有些严重的心理障碍,是需要医学干预的。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持续超过两周的情绪低落或焦虑

●严重影响工作、人际关系或生活质量

●出现极端想法或行为,比如自伤、自杀念头无法通过意志力自行缓解

心理问题不是"想不开",更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病理状态。

误解四

“得了精神病,一辈子都好不了”

很多人觉得,得了精神病就等于一辈子都好不了了。但其实,很多精神疾病是可以有效控制甚至康复的。比如: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约1/3的人可以接近痊愈

●抑郁、焦虑、双相障碍患者中,多数经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稳定

而且,心理社会干预+家庭支持是康复的关键。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极大提升了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预后会更好。

“少一些标签,多一分理解”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都有可能遇到心理或精神上的困扰。这并不代表你软弱、不正常,或者"疯了"。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回避、不讲、贴标签,而是用科学的方式去理解疾病,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患者,用专业的手段去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精神疾病≠不治之症。当我们愿意多一些了解,世界也会少一些误解。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困扰,一定要记得寻求专业帮助。

地址:铜陵市淮河大道南段1758号
门诊咨询:0562-2190474
专家热线:18956288098/18956288097
心理热线:0562-2167912
  • 移动端

  • 铜都心理健康公众号

  • 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