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岁的张爷爷最近让家人犯了难,总说客厅里坐着 “老同事”,还会突然对着空沙发打招呼,家人以为是老糊涂了,直到张爷爷开始出现走路变慢、手脚发僵的情况,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患上了 “路易体痴呆”,可是他明明记忆很好,还会自理生活,怎么会是痴呆呢?家里人都表示不能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路易体痴呆吧!
什么是路易体痴呆?
很多人听说过阿尔茨海默病,却对路易体痴呆很陌生。其实它是老年痴呆里第二常见的类型,大概每 10 个老年痴呆患者里,就有 1-2 个是路易体痴呆。这种病多在 70-85 岁之间发病,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有帕金森病家族史、得过中风,或者平时容易焦虑、抑郁的老人,风险也会更高。而且它很少遗传,大多数患者都是零星出现的,和家族关系不大。
怎么识别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的症状很 “特别”,和常见的 “忘事儿型” 痴呆不一样,它早期很少直接出现记忆力下降,反而会有一些容易被误解的表现,主要可以留意这几类:
1、“时好时坏” 的精神状态:患者可能刚才还能正常聊天,过一会状态就不对经,像 “没睡醒” 一样;有时候又会突然清醒,和平时没区别。这种波动可能几小时内就出现,家人常以为是 “老人闹脾气” 或 “没休息好”。
2、看得见 “不存在的东西”:幻觉是路易体痴呆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清楚描述看到了不存在的人、动物或物体,这些幻觉大多很生动,患者自己会信以为真,严重时还能继发很多行为问题。
3、手脚 “不听使唤”:慢慢会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比如手脚僵硬、动作变慢,穿衣服、扣扣子要花很久;走路时身体前倾,步子变小,容易摔跤;有的还会手抖,尤其是静止的时候。
4、睡觉时 “不老实”:患者可能在睡觉时拳打脚踢、大喊大叫,甚至从床上坐起来,像是在 “演梦”。家人常被吵醒,还可能被误伤,这其实是睡眠中肌肉控制出了问题。
5、身体 “莫名不舒服”: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经常便秘、排尿困难等情况,这些看似和 “脑子” 无关的问题,其实也是疾病影响身体调节功能的表现。
怎么治疗路易体痴呆?
目前还没有能彻底治好路易体痴呆的方法,治疗的核心是 “对症照顾”,帮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有这几个方向:
1、优先用药物缓解核心症状:医生通常会用 “胆碱酯酶抑制剂”,帮助改善患者的认知波动和幻觉,让 “时好时坏” 的情况少一些,减少看见 “不存在东西” 的频率。
2、平衡 “帕金森症状” 的治疗:用药物缓解手脚僵硬、走路困难时,要控制剂量,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让幻觉更严重,医生会在 “改善运动” 和 “减少幻觉” 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3、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果幻觉、妄想特别严重,影响到患者或家人安全,可能需要用抗精神病药,但必须严格遵医嘱,用最低剂量、最短时间,避免加重手脚僵硬等问题。
日常怎么科学照护路易体痴呆患者?
对于路易体痴呆患者而言,治疗是缓解核心症状的重要手段,但日常科学照护才是帮助患者维持生活质量、减少不适的关键 。
1、精神症状照护:固定每日作息;家中物品摆放位置保持稳定;用简单易懂的短句交流,应对患者的认知波动。对于幻觉等症状不与患者争论;及时移除可能诱发幻觉的物品,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且柔和,减少视觉干扰。
2、运动症状照护:随着症状加重,患者的运动功能逐渐下降,可在家中安装防护设施,如卫生间防滑垫;避免患者独自使用楼梯、浴室,预防跌倒。穿脱衣物时,选择宽松、穿脱方便的衣物。每天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延缓肢体功能下降。
3、睡眠问题照护;固定作息时间,减少手机、电视等电子屏幕的使用,在患者床边安装防护栏,防止睡眠中坠床;若患者睡眠中出现拳打脚踢,家人避免直接强行制止,可轻声呼唤患者名字,引导其平静,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睡眠相关药物。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照护:管理血压波动,避免患者突然起身,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跌倒。缓解便秘与排尿问题,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饮水量,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5、安全与环境照护:保证居家安全,患者可能会因症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家人多给予陪伴和鼓励,认可患者的感受;避免指责患者,帮助其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6、用药与就医提醒:协助其规范用药,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擅自增减药量;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幻觉加重、手脚更僵硬等),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路易体痴呆虽然进展缓慢,但会逐渐影响老人的生活能力。早发现、科学照顾,才能让老人在疾病过程中少受痛苦,尽量维持有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