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首页 > 科研教学>科研学科建设

世界精神卫生日及精神卫生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19-10-08    发布作者:

  一、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2019年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旨在通过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名尽其力、各负其责,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二、精神卫生科普知识

  1、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组疾病的总称。可分为两大类,即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指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行为异常,并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这类病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轻性精神障碍则是指患者无严重持久的精神异常,尚能适应社会生活,对病态体验有一定的认识、有求治欲望,如神经症,失眠症和某些心理障碍。 2、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个性特征、对事物的看法、应对方式和情绪特点等。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大事、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等。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生的各个阶段。各因素之间的良性作用是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反之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危险因素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通过消除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精神健康。 3、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青年(19-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病? 大多数精神病的早期,表现症状轻、不典型,往往不易发现,常常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不利的后果.“早发现、早治疗”是一条重要原则。要早期发现,关键是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早期的精神症状: (1)生活规律改变,如原来是讲究整洁的人,变得不愿更换衣物、不愿洗澡理发,甚至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或者原来敬业的人变得工作拖拉,甚至随便不去上班;或由节俭的人变得挥霍等。 (2)脾气改变:如热情好交往的人变得沉默少语、孤僻,冷淡,甚至闭门不出。 (3)情绪变化:可表现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好自夸,喜与人争执;或情绪低落,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消极,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或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有的反应迟钝,对事莫不关心,与人疏远;有的表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似有大祸来临。 (4)行为变化:表现行为奇特或动作呆板重复;或收藏一些无意义的东西。 (5)记忆力下降:健忘,丢三拉四,工作效率减低,这种情况如发生在中青年,应特别予以注意。 (6)多疑:敏感多疑,对人怀有戒心,对亲人同事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注意,认为别人的言谈举止都是针对他的;或感到有人要谋害他。如发现以上表现,须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检查。 精神病与神经病有什么不同? 不少人常常把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虽说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诊断概念、症状表现及发病原因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区别,精神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其特点是精神失常,喜怒无常,疑心重重,言语内容荒诞、离奇,认为有人议论或陷害自己。有的孤僻少语,有的兴奋话多,行为紊乱,工作能力下降。神经病是指多种原因引起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表现瘫痪、肌肉萎缩、失语等症状的一类疾病。如脑炎,中风,等属神经病的范畴,无论是精神病还是神经病,由于两者都是涉及大脑的疾病,有时很难严格区分或需要两科共同诊治。精神病和神经病,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地址:铜陵市淮河大道南段1758号
电话:0562-2105671
专家热线:18956288098/18956288097
心理热线:0562-2167912
  • 移动端

  • 铜都心里健康公众号

  • 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