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在中国目前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如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等。中国学龄儿童的心理异常总患病率为15.6%,在我们的门诊,儿童患者也逐渐增多,并呈现低龄化。
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个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心理冲突,从出生到青少年期有5个关键期,如果这些关键期心理冲突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孩子就不容易在长大后出现心理问题,相反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每个关键期的心理冲突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很多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
如何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呢?今天我们就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第一期就是婴儿期(0-1.5岁):婴儿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对个体的毕生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很好的建立安全感,是未来很多心理问题根源。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呢?及时满足他的生理需求,规律的生活作息,有效的陪伴,爱的眼神,肌肤的触碰,及时的回应都会让孩子充满基本信任感、安全感。尤其是母亲要与其建立很好的依恋关系,这样孩子会有爱的归属感,知道自己是有人爱的,是值得被爱的。孩子自尊、自信水平相对高、愿意与人交往,长大后人际关系往往较好。
第二期就是3岁前,这阶段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也是各种品质的建立时期,父母如果过于严厉可能影响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孩子这个阶段对什么都很好奇,甚至会去触摸一些危险的东西,如果总是吓唬小孩,或者是阻止他的探索需求,长大后独立性差,而且胆小害羞;这个阶段对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志力、专注力,培养好的习惯模式等也很重要。如果这个阶段经常去打断孩子的活动,比如:孩子玩的时候,一会过去喂一口水、一会加衣服的等打扰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停被打断,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出现无法专注的上课和学习,影响其学习成绩,在学业上出现很多问题。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很多品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合理对待孩子的过失,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都是家长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
第三期就是大概(3~6岁):我们常说“3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绝大多数的能力雏形迅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探索行为会进一步加深,在探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能力都会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孩子的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勇气、挫折抵抗、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等。作为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能够让这些能力更好地发展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游戏,通过游戏发展孩子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了很多的规则,第二个途径就是引导孩子的人际交往。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主动或被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所以这个阶段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懂得一些人际交往的原则,这个阶段的教育尽可能的使用正面教育,少讲反话,尽量的具体。这个阶段发展得好会获得主动感,长大后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自然减少。
四、儿童期(6~12岁): 6-12岁阶段是孩子能力凝固成型的阶段,如果3-6岁如果已经错过了,6-12岁阶段尽量要把握好,这是孩子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发展得相对比较完善了,部分能力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这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关键任务是能力,通过竞争形成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进入竞争状态,也对竞争特别感兴趣,所以这个阶段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干预,比如表达能力、抗挫能力、面对挑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如果发展不太好,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不愿意尝试、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不愿意对外表达等等。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还是一味要求孩子,可能就逐渐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了。
五、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青春期会出现质的变化,追求人格独立和自主,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更容易成为叛逆期,是因为孩子常常以激烈的反抗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愿意接受被成人控制了,包括成人的一些意见。但可能经验,知识都还不足,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或者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家长骨子里认为孩子还小还带有控制孩子的思想,或者使用一些强制,武断的方法方式,有时候可能会事与愿违,影响亲子关系,最终导致孩子厌学,网瘾等各种行为问题,青春期最关键的教育点是亲子关系的处理,亲密而又不越界的亲子关系。完全当大人对待。尊重、民主、自由、引导为主旋律。或许可以减缓孩子叛逆的程度,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心理发展普遍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孩子需要的教育和帮助,不拔苗助长、也不错失好时机,特别在陪伴孩子成长0-12岁的关键期,明白孩子所需,如及时雨般恰如其份,灌溉孩子营养所需,共同守护儿童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