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首页 > 科研教学>科普知识

家务劳动与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13    发布作者:文/陈 燕

提及家务劳动,很多家长可能都不以为然,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现在内卷这么厉害,大人应该包揽家务劳动,尽量给孩子抢占更多学习时间才对嘛!提及家务劳动与心理健康,可能更多家长会惊掉下巴,家务劳动和心理健康还有关系?科学研究表明,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喜欢做家务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随访研究发现爱家务劳动的孩子长大后就业率更高,心理稳定性水平也倾向于更高,离婚率和心理患病率都显著性降低。由此可见,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孩子劳动能力提高,还关系到孩子长大后的健康和幸福。


为什么家务劳动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呢?

1、培养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古人早就知道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了,从小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明白家务劳动是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义务,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孩子在家庭中才能主动意识到和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健康地成长为独立的个体,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家庭做出奉献。家长切忌在家务劳动中以“贿赂”手段利诱孩子做家务,否则,没有利益作为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意做家务了!

2、提高价值感: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做家务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在家务劳动中体验自身的价值感,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付出至关重要。从小就锻炼做家务的孩子,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强,往往比不会干家务活的孩子更懂得照顾自己和别人,更容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增强心理品质: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也是现在很多孩子的缺点,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比如很多孩子想发奋学习,可是又不肯付出努力,缺乏勤奋的心理品质。劳动恰恰相反,孩子在家务劳动中能够养成勤勉的习惯和心理品质,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克服懒惰、懈怠的重要方法之一。

4、增进家庭关系:家务劳动往往需要合作,在孩子与父母共同参与家务劳动时,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也会增多,这也有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减少青少年期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

家务劳动有这么多好处,那做家长的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

1、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较早时孩子擅长于模仿,父母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孩子就可能从小存在模仿的对象,长大后就逐渐形成主动劳动的习惯,父母如果只是一味要求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自己则袖手旁观,指手画脚,孩子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所以父母要做孩子言传身教的榜样,激发孩子对家务劳动的热爱和参与。

2、积极沟通,合理分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实际能力,为孩子合理分配家务劳动,比如有些孩子就是喜欢做饭,家长应该积极鼓励、支持和配合孩子主动完成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到价值和成就,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3、适当放手,允许犯错:家务劳动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会做得不够好,家务劳动也是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逐渐学会放手,给与孩子足够空间和时间去实践,允许孩子犯错,并给与鼓励和信心,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地址:铜陵市淮河大道南段1758号
电话:0562-2105671
专家热线:18956288098/18956288097
心理热线:0562-2167912
  • 移动端

  • 铜都心里健康公众号

  • 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公众号